山歌迎新声 非遗沁心田!客家山歌走进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迎新年文艺汇演上,山歌声非山歌师范来自该校客家山歌班的迎新遗沁学生们在舞台上唱响了客家山歌(黄钰然 摄)
“梅县公园景色靓,花又红来叶又青,心田学校小学AG超玩会遇到天时月色好,走进夜夜都有山歌听……”在日前举办的梅州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迎新年文艺汇演上,来自该校客家山歌班的附属学生们在舞台上唱响了客家山歌《山歌号子》《梅县公园景色靓》《八月十五月光光》,优美的山歌声非山歌师范歌声获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场演出也是迎新遗沁该校开展客家山歌班特色课程一年多以来的汇报表演。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张旗耀表示,心田学校小学为保护、走进AG超玩会传承、梅州普及客家山歌,附属近年来,山歌声非山歌师范学校积极将客家山歌课程融入学校日常,迎新遗沁探索客家山歌进校园之路。心田学校小学
开办特色课程 培育山歌幼苗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头音乐艺术,需要让新一代的祖国花朵传承下去。” 张旗耀表示,山歌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山歌班的开展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非遗传承的责任,学校希望在当中寻找到山歌的好苗子,传唱上一代的故事,弘扬客家精神中蕴含的真善美。
在教育和文艺部门支持下,2023年,该校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剧市级传承人、客家山歌王曹艳常到校指导,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非遗传承育新苗”活动,以课堂教学、文艺展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山歌的过程中,学习客家方言,了解和喜欢客家文化、客家山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我们以自愿报名为原则,从各个年级中选拔出条件较好、喜欢客家山歌的学生,共有50多位学生一起组成客家山歌班,每周定期开办两节山歌教学,培养一批山歌爱好者。” 张旗耀表示,接下来,客家山歌班还将逐年筛选新生,以传帮带的方式传承客家非遗文化。“未来,我们还有意向参加校外山歌比赛和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山歌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传承客家文化。”
加入学校客家山歌班的罗梓滢同学对客家山歌格外热爱。“我觉得客家山歌的节奏非常好听,我学了客家山歌后,在日常生活里也会情不自禁地唱上几句。” 罗梓滢说。
加强规范教学 传承客家山歌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阿妈哎同涯唉拜呀拜月光……”每堂山歌课上,同学们都学得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我们针对山歌幼苗专门编写了教材,让教学有章可循。” 客家山歌班的授课老师曹艳常表示,作为客家山歌剧的传承人,他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客家山歌文化传承下去。接下来,他还将联合学校一起编写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剧,让学生会唱会演,让山歌教学更加规范、全面。
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客家山歌进校园,非遗传承育新苗”活动,不仅响应了新课标的要求,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品味、学习、传承本土的艺术文化,让客家传统的非遗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实习生:冯杨晏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 ·为企业清静破费“把脉开方”!海事专家下下层“问诊”匆匆清静
-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我市组织应征女青年体检
- ·桂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喜获丰收
- ·4月7日,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 ·我市再获水库移民资金6679万元
- ·快讯丨我市组织参加2023年全区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
- ·我市运动健儿勇夺广西青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5枚金牌
- ·《梅州市青少年足球睁开增长条例》获批实施,系天下首部对于足球的中间性纪律
-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今年前7个月我市对非洲国家出口增长107.1%
- ·桂平市办理首宗设施农业用地不动产登记证
- ·温情满满!全市各级营救规画机构扎实睁开“酷暑送紧张”
- ·增殖放流 守护生态之美
- ·广西大学团队制备出芯片产业关键原材料7N高纯镓
- ·我市2个专科入选自治区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 ·“不论在哪里,咱们都是中国人!”丘逢甲之孙、香港商经局局长丘应桦接受媒体采访
- ·贵港日报社 17件(次)作品获 202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广西新闻奖
- ·第十届覃塘区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
-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部分暨纺织服装产业协作交流会与会嘉宾到我市考察
- ·足球与年味齐飞!梅州亲子公益行动开启悲痛足球年
- ·港南区:党员干部沉一线 园区建设迈大步
- ·快讯丨广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
- ·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工作室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 ·粤货物北地市首张立异与知识产权规画能耐证书落户梅州
-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走进“中国绣球之乡”